赤峰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,东北地区西端,西辽河上游,大兴安岭西南段山脉与燕山北麓山地,内蒙古高平原、西辽河平原的复合截接部位。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横贯赤峰中部。地理坐标:北纬41°17′10″~45°24′15″,东经116°21′07″~120°58′52″。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。
市政府驻赤峰松山区。东邻辽沈,南近京津唐,西北接锡林郭勒大草原,交通四通八达。
早在距今一万年前后,赤峰的先民率先进行了新石器革命,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。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代,赤峰先民从事农耕、渔猎、采集、畜牧,开始了定居生活,留下了规模宏大的聚落遗址,被学术界称为“华夏第一村”。距今七千年前后的赵宝沟文化时代,赤峰先民博采众长,兼容并蓄,崇龙尚凤,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新石器文化。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代,赤峰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诞生地,象征这一时代辉煌的是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碧玉雕龙,它是中华大地最早的龙形器物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龙”。距今四千五百年前的小河沿文化时代,赤峰先民开始用文字记事,告别蒙昧,走进文明。在距今四千三百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,赤峰地区进入青铜器时代,奴隶制王国形成了,其标志是赤峰境内大大小小几百座城堡。
晚商到战国,是考古学上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,活动于赤峰的主要是东胡系民族。战国后期,燕在边境构筑的燕北长城,从赤峰南部穿过。赤峰南部为燕之右北平郡,治所在宁城黑城。
秦并六国,迄于隋唐。隋唐时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。
辽代,今赤峰市全境属上京临潢府和中京大定府。上京是辽王朝的首都,中京是最大的陪都。
金代,地方行政区域设置为路、府、州、县。今赤峰市全境属北京路。
元代,今赤峰市属中书省的上都路、辽阳行省的大宁路、全宁路和应昌路。
明代,在边疆地区设置都司、卫所和属部进行控制。今赤峰市地区的设置大体以永乐(1403-1424年)初年为线,分两个时期。前期属大宁都司,后期属奴儿干都司所辖的兀良哈三卫。
清代,今赤峰市大部属昭乌达盟,部分属卓索图盟。
民国前期,今赤峰市全境先后属于1914年设置的热河特别区和1928年由特别区改建的热河省。截至1932年,今赤峰市境内县级行政建制有巴林左、巴林右,敖汉左、敖汉右、敖汉南,克什克腾,阿鲁科尔沁,翁牛特左翼、翁牛特右翼9旗;赤峰、经棚、林西、林东4县和宁城、天山设治局,县级单位共15个。1933年日军侵占了热河省全境和内蒙古东部地区,整个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。
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,到1949年10月1日,今赤峰市南部分别属于热辽行政公署设置的热中专区、二十二专区和热辽专区;北部先属东蒙古自治政府设置的“昭乌达省”和热北专区,后属昭乌达盟。统属1945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热河省。
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,到1955年12月31日,今赤峰市北部为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,辖阿鲁科尔沁、巴林左、巴林右、克什克腾4旗和林西县;南部敖汉、喀喇沁、翁牛特3旗和宁城、赤峰、乌丹3县及赤峰市属热河省。
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撤销,其所辖敖汉、喀喇沁、翁牛特3旗,宁城、赤峰、乌丹3县划入昭乌达盟,昭乌达盟人民委员会由林东迁驻赤峰。
1969年7月5日,昭乌达盟从内蒙古自治区划归辽宁省。
1979年7月1日,昭乌达盟由辽宁省划回内蒙古自治区。
1983年10月9日,今赤峰市全境称昭乌达盟,辖阿鲁科尔沁、巴林左、巴林右、克什克腾、翁牛特、喀喇沁、敖汉7旗,林西、宁城、赤峰3县和赤峰市,县级单位共11个。
1983年10月10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建制,建立赤峰市,实行市管县体制,其所辖地域与原昭乌达盟所辖地域相同。新建立的赤峰市设3区,管辖7旗2县,即:红山区、郊区(今松山区)、元宝山区;阿鲁科尔沁旗、巴林左旗、巴林右旗、克什克腾旗、翁牛特旗、喀喇沁旗、敖汉旗;林西县、宁城县。
1983年撤盟建市后,赤峰市辖3区、7旗、2县。30年来,区划调整主要在苏木、乡镇一级,较大的有两次。2001年7月,苏木、乡镇由273个调整为236个。2006年,苏木、乡镇由236个调整为116个。2012年,苏木乡镇由116个恢复到132个。至2018年底,赤峰市下辖3区、7旗、2县,即红山区、松山区、元宝山区;阿鲁科尔沁旗、巴林左旗、巴林右旗、克什克腾旗、翁牛特旗、喀喇沁旗、敖汉旗;林西县、宁城县。有21个街道办事处,132个苏木、乡镇。
文化遗存表明,距今1万年前,赤峰地区就有人类活动。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1.9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1.2万人。其中,城镇人口215.8万人,乡村人口186.1万人;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.7%,比上年增长0.6个百分点,这表明近年来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。